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阳谷民间故事传说《西湖孔桥的由来》

    信息发布者:穆庄村网通
    2021-06-27 12:57:24   转载

    阳谷城西西湖乡有一个孔桥村,顾名思义,这个地方附近有一座桥,但是这个村里的居民却不姓孔,而这座桥据说是曲阜孔圣人家修的。孔圣人家为何在这里修这座桥?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。


    据记载,很久以前,阳谷城西一带地势低洼,每到夏秋之际,阴雨连绵,一片汪洋,人们习惯称之为西湖。就在这高坡之上,散落着一个个小村庄。图片

    其中有一个名叫张家寨的小村,村内有个青年叫张益。自幼家境贫寒,却长得聪明伶俐,父母靠省吃俭用供养他上学。小张益也不辜负期望,学习十分刻苦,是远近有名的神童。


    父母为了供养张益上学,除了没黑没白的干活,还抽出空来挖些草药去卖。一次,他父亲在采药回来的途中,不慎跌入一口枯井中跌断了腿,留下了终身的残疾。张益心疼父母,要求不再念书,弃学帮助父亲种田。父亲生气的说:“我没黑没白的干活,为了什么?还不是让你好好读书,讲来有个好的前程,你如今放弃学业去务农,我们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?你要是有孝心,就好好去读书。”父亲的话深深印在了张益的脑海里,他学习更加刻苦了,暗暗发誓,一定要金榜题名,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


   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张益在二十一岁那年,他考中了第三名,做了探花郎。


    张益的主考老师是孔子第三十三代孙,他见张益才华横溢,老成稳重,一表人才,打心眼里喜欢,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。


    到了完婚时,孔家心疼女儿,认为张益家住偏僻乡村,贫穷落后,交通不便,想把婚礼在孔府办,张益却说家中父母健在,不可忘典祖宗,孔圣人一向倡导礼仪,讲究夫唱妇随,怎能因孔府是名门望族而改变呢?其岳父见张益说的有理,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

    到了结婚这天,孔家送亲队伍浩浩荡荡,排了好几里地长,一路吹吹打打朝阳谷县而来。

    等来到城西都傻了眼,道路泥泞,水洼不断,送亲队伍根本无法过去。孔家管家心说,这可怎么办,总不能让新郎新娘在半地里拜堂吧?他心生一计,找到阳谷知县说,孔府姑娘是金枝玉叶,千金之体,张益乃本科探花郎,就借你的县衙拜堂吧,县太爷不敢不答应啊,孔府圣人是至圣先师文宣王,每代都有一位衍圣公,那是王爷呀,谁敢惹?于是,张益和孔府姑娘就在阳谷县衙拜了堂。

    可是,新娘总还是要回家的呀,县太爷灵机一动对孔府管家说道:“张探花和夫人虽然在县衙拜了堂,可家乡乃桑梓之地,不可不到。贵府乃名门望族,天下师表,不可拆了。”

    管家道:“县太爷可有好办法?”县太爷说:“若贵府可出资,下官发动百姓修桥筑路,不日即可了事。如此既能让张探花和夫人迅速回家,又能让孔府恩惠泽被这一带百姓,千百载不忘。”孔府管家听罢连连说好,立即拿出银两,让县太爷修桥筑路。

    哪用多长时间,一座拱桥修好,一条宽阔大道筑成,从此不再泥泞。人们为了纪念孔家的善举,便将这座桥称为孔桥,这条大道叫孔道。后来桥旁的张家寨村也就叫着孔桥了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